緒言1:新現代主義的觀念與實踐。新現代主義又稱晚期現代主義,起源于西方20世紀60年代初。是一種與后現代主義設計觀念相左,并聲稱與現代主義決裂的設計思潮。然而,其后的理論導向及代表作品(如香港的匯豐銀行)卻與現代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強調新技術條件下新材料、新技術的創造精神,對技術進行夸張的、裝飾性的表現,并以此衍伸出高技術形象:抽象的形式;新材料的超感覺;少里求多;表現虛空間等不同的設計觀念和風格。
作為多年從事室內設計的設計團隊,我們并未刻意追隨新現代主義的潮流,但是當我們回顧我們系列作品時,我們不無驚嘆的發現,我們的許多設計作品更多地反映出了新現代主義的特征。這種現象一方面可能源于我們的較大的公建市場的客觀需求,但主要因素可能還在于我們對建造的基本觀念及對設計形式的理念與新現代主義不謀而合。我們深知,發展這種與時俱進的、前瞻性的室內設計風格不僅是我們的興趣所在,也是我們這樣一個迅猛發展的社會的急迫需求。
在我們的設計團隊中,我們采用設計小組的工作方式,主任設計師依據項目任務書設計,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對設計師的創造精神的尊重和信賴,當然,我們在設計價值觀方面會有較多地溝通和共同之處,但這并不妨礙設計師個性發展,因此,在本文中也可以看到我們在許多風格方面的探索,這類多元化設計使我們得心應手地勝任各不相同的設計任務,同時也使我們所提倡的新現代主義風格有了一個對比與觀念碰撞的機會。
緒言2:辦公新設計。與傳統工業模式不同,e時代的生產要素主要是人的腦力資源和與人相關的辦公環境。因此,高科技公司無不注重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在強調尊重人性、尊重創造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改善和創造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以期促進生產效率并體現出公司的個性文化內涵,從而造就出一種更為高效和諧、愉悅的工作環境。
1.傳統辦公模式。在中國,過分強調等級觀念和辦公私密性是許多公司和機構常見的弊病,其特征是主管高高在上或深居簡出,各部門尤如單元住宅各行其是,這種狀態使有效面積大量浪費,工作交流十分不暢,企業形象難以傳達,其結果往往造成效率低下,士氣不振。
傳統辦公模式另一個缺點是人均占有辦公面積過大,老總、副總、甚至辦公室主任人均面積超過50m2以上比比皆是。反過來,接待區及相關的員工健身,休閑的配套設施卻明顯滯后,這種辦公模式對于知識精英的吸引力肯定是不夠的。
由于傳統的辦公往往是執行生產管理的用途,因此如財務科、統計科、技術科等各行其是尚有情可原,但作為創造性生產的公司,這種封閉式的結構肯定是另人窒息和不快的。因為,在寫軟件或技術創新大過程,往往是成組的工作,小組內的交流與相互促進,小組間的互動,群體的一種相互感染,相互促進的集體工作狂熱往往需要一種氛圍來加以調動,例如在大學中輕松可以學會的東西,自學就相當困難。這就是一種群體的效能。
2.現代辦公模式,F代辦公模式在50年代的現代主義運動中就相當流行,注重模塊式家具,強調辦公的開敞與組合,主管區與接待區、會議區圍繞著大辦公空間是其主要的特征。這種方式對于寸土寸金的寫字樓或許是一種節省的考慮,但它往往具有過分注重功能的特點,這種實用為先的理念往往造成辦公司空間缺少個性,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弊端。
現代辦公模式的理性化設計對于6~8小時工作的人并無大礙,但是e時代的工作人員,其年齡構成和工作方式與其難免格格不入,單調乏味,缺乏配套的工作環境,往往容易造成工作的疲勞狀態。因此,面對更年青、更投入、更職業化的技術精英,如何創造一個更迎合其工作、生活方式和品位的環境就成為了一個由后現代辦公模式研究的嶄新的課題。
3.后現代辦公模式,一種e時代辦公樣式的研究。作為對現代主義的一種否定,后現代主義以其關注人的需求,重視環境文脈的理念而風行全球,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把使用者、公司、社會放在一個大的系統之中加以考慮,多樣性和個性化成為了一種新的時尚。例如以公司員工的行為模式決定辦公的形式,以公司的文化理念及CI為設計的基礎,強調效率和人文環境的平衡,強調緊張與放松的統一。由此派生出溫馨型、理性型、前衛型、休閑型、智能型、科技型等不同的風格。同時,為了達到一個文化與觀念的契合,有時也把諸如江南園林,沙漠古城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或觀念性內容揉合在設計風格之中。這樣,就使得工作的環境看起來“不象一個公司,或許象一個酒吧,一個健身房,像一個圖書室,像一個畫廊”——引自某軟件公司設計任務書。我們認為,對于以公司為家,狂熱工作的e時代俊才,公司倡導的或公司所提供的環境能夠在超強工作的條件下,予以家園般的溫馨,使之對自身的環境以自豪是非常有意義的。
為了加強交流和緩解工作的壓力,在辦公場地甚至接待廳設置休閑酒吧是一種時尚的做法,如筆者為下沙摩托羅拉工廠辦公樓所作的設計、從大廳眺望休閑吧,會使員工在緊張工作中帶來一絲溫馨,同時如果他或同事們愿意,隨時可在自助飲料機中購買飲料并略作小憩應該是愜意和有助于恢復狀態的。
另外,強調曲線的意義也是改善辦公環境的一種手法。由于曲線的柔和及運動的效果,將或多或少地減少電腦操作間單調乏味的問題。
色彩與圖案也是一種表現秩序和多樣性的手段,優秀的配色與圖案計劃,總是把色彩的調和及必要的對比加以充分的考慮,使不同區域的色彩吻合工作環境的氛圍。例如使摩托羅拉系統辦公的灰色調和餐廳的活躍色彩,門庭的蘭白對比相映成趣,這將使員工在不同的場合體會到一種不同的環境和狀態。
選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施往往也是設計創新的途徑,把辦公樓裝修的像賓館、像餐館、商場都是不可想象的。
總之,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反映文化內涵,強調環境個性才是e時代辦公樣式的基本特征。我們深信,一個健康的、富有情趣和美的環境將極大地滿足e時代辦公的內在需求。當然,這種環境的創造還有賴于優秀的設計師與業主的互相溝通與通力協作方能實現。下面,有幾項我們設計施工的裝飾工程作品,可以作為以上論述的說明。
提升空間品質、表現企業形象。浙江石油大廈位于杭州吳山河坊街8號,總建筑面積2.7萬m2,其中一、二、三層及四層部分為辦公空間,面積共7500m2。
作為石油總公司的辦公樓,設計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定位。首先,針對辦公空間的流程及功能要求,力求使設計具有辦公室所特有的空間形式。其次,設計的石油總公司行業特點與公司CI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這個原則指導下,對于空間形態、細部處理、材質選擇都作了合理的分析,以強有力的線型、明快簡潔的灰色調來象征石油行業的特點。
作為一個僅有380m2的大廳,原建筑設計了高達4層的共享空間,長、寬和高的比例十分不協調。裝修設計時,將三層樓面用鋼結構封堵,這樣一來,除底層的共享空間外,還形成了一個三層四層之間的共享休閑空間。
在材質的選擇上,把硬質的石材、軟性的羊毛紡織品和木作在色彩、面積、部位手法上進行合理協調搭配。尤其在羊毛紡織品的色彩選擇上,盡可能和整個空間氛圍相吻合,使它在整個灰色調中起到點綴和烘托的作用。
室內設計的建筑觀。室內設計應具有良好地建筑觀,這種觀點使室內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更多地關注空間的意義與品位,而不是把注意力局限于界面的裝飾上。在承擔大空間室內設計任務時,這種觀念尤為重要。因為,許多條件與因素都會造成內部空間的豐富性,例如:由自然采光帶來的室內光影變化、大規模的辦公家具布置、辦公人員及流動人員的密度等等。
東方通信城的室內設計堪稱注重建筑觀的典范。在這件作品中,設計師很好地把握了室內空間的建筑特性,惜墨如金,使界面設計、陳設設計得以圍繞吻合、提升室內空間這一主題而展開。另外,不同區域的色彩與圖案設計、也為這個集辦公、生產、研發和工業游 為一體的大型工業園區增添了科技創新的時代氣息!
1.入口:將門的界面后退3m,對室內外空間都帶來了相宜的尺度。
2.東方通信城AB區門廳。作為內外空間過渡的樞紐,采用剛柔相濟、色彩對比的設計語言,力求反映新世紀辦公空間所特有的科技前衛的創意與氛圍。
3.東方通信城B區寫字樓:這是摩托羅拉系統有限公司的辦公場所,色彩典雅、流線清晰,在陳設方面尤其重視系統設計的整合觀念,使辦公家具、地毯、隔斷等要素在設計中相互協調,相得益彰。
4.東方通信A區設計院:這是一個超級辦公空間,其中最大的辦公空間超過2000余平方米,通過辦公家具的空間設計使環境顯得秩序井然。
5.專案設計的地毯拼花圖案靈感來自于東信公司標志。
6.員工咖啡廳:簡潔而時尚的員工休閑吧。
7.東方通信城A區職工餐廳。與高科技企業嚴謹的商務環境相反,自助餐廳是員工放松的場所。本方案在設計中將長方形的空間加以曲線的柔化處理,并飾以具有快餐特色的鮮明色彩從而形成一個活躍、時尚的就餐環境。
技術時代的主題。在e時代的今天,承擔電信項目有一種特殊的令人心動的地方,那就是作者的創造技術美的愿望能夠在新思維的業主及項目中得到有力的支持。杭州電信局及所屬的營業廳項目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在整個設計中注入技術美學的精華,大量采用高新技術建材及定型加工的構件如:弧型金屬天棚;擊孔鋁板包柱、點駁接玻璃、防火板等等。同時在空間及造型設計中,注重整合與重構,使項目的空間構成、表面及功能都趨于完美和統一,并在此基礎上,創建出了一種令人信服的高技術的新風格。
另外,躍動的色彩在銀色的基調中時有所見,反映了類似于“波普”的大眾文化情結。
1.外立面:全新包裝的外立面包含著傳統建筑與技術美學的融合。
2.柱:擊孔鋁板包柱與柱式玻璃柜強化了科技的意境。
3.演示廳:接待臺令人聯想太空航天器的特征。
4.網吧入口:以抽象符號及燈光打造一個虛幻的場景。
5.洽談室:運用色彩與光營造科技的場所感。
6.演示廳:天棚的燈具布置具有構成的特色。
古典的新定義。將古典元素解構,以后現代主義觀念從新詮釋新古典風格,給予古典風格以新定義,這就要求設計師很好地把握古典藝術的尺度和形態特征,以中廳為例:本案將中廳立柱截面擴大一倍多,才恰到好處的表達了三段式方柱的比例尺度。又如門廳區簡化的柱帽、花瓶式攔河與扶手,其形態很自然的過渡到簡潔、統一的空間之中。而墻地面相近的米黃色石材鋪裝,又進一步強化了新古典的神韻。
1.門前區:嚴謹的細部及尺度,使入口區莊重典雅。
2.門廳:以簡約的色彩和新古典主義的語言,創造了氣勢恢宏的空間。
3.會議廳:圍繞高技術的會議設施,裝飾簡潔、得體。
4.局長辦公室:新古典主義的局長室,反映了開放的辦公理念。
5.貴賓接待室:典雅大方、注重功能是貴賓接待室的特色。
6.調度大廳:反映出工業技術的美學特征。
7.標準辦公室:簡潔明快、高效時尚。
例五:紹興市民廣場(竣工日期:2000年)
高技術與鄉土文脈的完美契合。對于建筑所在的地域文化的關注,并不等于簡單粗糙的仿古,由建筑大師程泰寧設計的紹興市民廣場二期——一個建在廣場中央的半地下式金字塔型的建筑,就是最佳的范例。其全幕墻體系的金字塔造型以其高科技材料與構造,創建了一個表面上孤芳自賞而實際上與環境充滿靈性對話的建筑。為此,我們在下沉式環境設計中,也有意識地延續了建筑大師的構想,同時,設計師吸收類型化的表現形式,將傳統構件如花窗、鋪裝圖案等巧妙地融合在建筑和環境之中,從而促進了高技術建筑與城市文脈的和諧共處。
設計師在展覽中心的內部空間大量采用了高技派的設計手法,如強調的金屬結構、玻璃幕墻的力度,以擊孔鋼板、定型加工的金屬構件、鋼絲、玻璃、PVC地材等高技術材料,加上充分反映現代工藝技術的構造,使室內設計與建筑相得益彰。
在文化中心部分,室內設計在延續高技術風格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詮釋當地文脈,創建具有后現代新鄉土觀念的室內空間上。為此歸納、提取了一系列設計符號,如斜方磚鋪裝的墻面、條石砌筑的門斗、景窗及河流與民居的空間意象等,綜合地傳遞了江南水鄉的文化內涵。
本案設計師以高技派常用的光亮的現代建材表述文脈,這使項目設計呈現出一種折衷的風采,也成為設計的一個亮點。
1.沉式商業街:以洗練的符號及裝飾手法,使建筑與景觀產生了更好地對話。
2.展示大廳:在延續了鋼結構的技術特征中,揉入了地域文化的符號。
3.樓梯細部:排列有序的構件細部反映了少里求多的裝飾理念。
4.金屬遮陽幕:金屬遮陽幕的序列布置使功能與形式緊密結合。
5.長廊(A)長廊的河流式拼花與疏密有致的花窗裝飾傳遞著水鄉特色。
6.長廊(B)非對稱金屬天棚及兩側墻面不同尺度,使空間充滿對比的趣味。
光亮的超感覺表面。當傳統材料、工藝如木材、石材及其構造所表現的表面質感不能滿足科技時代的時尚趣味時,由高新技術所制造和加工的新材料、新工藝就應運而生了,這類材料及構造的革新,不僅僅帶來視覺上的新感覺,而且其表面的光亮、成品的定制、印象派的色彩及對虛空間的關注,使之超然于其它風格而具有新現代主義光亮派的特點,在紹興現代建設項目的設計中,這類風格獲得了很好的體現。
1.門廳A:圓形的空間中漂浮著光亮的表面。
2.門廳B:穿插的板塊形成了虛空間。
3.細部:柱與背景的光亮材料是典型的光亮派手法。
4.會議廳:藍與黃的對比是這個空間的亮點。
5.會議廳:淡出環境是會議廳設計的主旨。
6.健身房:深灰色基調的健身房強調了力量的表現。
7.過道:簡潔不對稱的天棚使過道充滿動感。
軟化的境界。該項目建筑面積1400m2分上下兩層。在規劃中,圍繞著尊重人性、前衛、激情的理念,上層功能分為酒吧、接待、休閑洽談室、多功能廳和管理中心。下層通過消防梯連接,大空間的辦公環境,分別用作軟件的生產和服務。
方案大量采用有機的形態作為設計元素,成功地柔化了呆板的建筑空間。同時,在色彩及用光上強調了沙土黃色與河流藍色的搭配,這使環境呈現出一種強烈的對比與虛幻的境界。在設計師與業主的共同努力下,核心軟件公司已成為企業員工熱愛并引以為榮的環境。
來源:中國建筑裝飾網
作者:周斌